追求绿色发展 倡导低碳生活

发布时间:2024-06-12 19:40:39 来源: sp20240612

  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工作的王丹养成了一个习惯:午饭过后,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去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走1个小时左右。“这里湖清岸绿,草长莺飞,不仅让人心情愉悦很多,也会给工作带来一些灵感。”王丹口中的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武汉市蔡甸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中心区,近年来经过修复,已经成为生态城亮丽的名片,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上万人次。

  不仅仅是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行走在生态城,随处可见绿色的景观、绿色的建筑、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

  2014年3月26日,中法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生态城的合作意向书》,确定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我们强化生态示范,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蔡甸区委书记、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党工委书记余从斌说。

  生态修复,让城市增添更多绿色

  春日清晨,暖风微拂,后官湖泛起层层涟漪。湖边的绿道上,晨练的人都在以自己喜欢的运动开启新的一天。“我们走的这条绿道有6米宽、110公里长,建成以来举办过湖北后官湖环湖轮滑马拉松公开赛、武汉半程马拉松赛、环中自行车赛等比赛,现在成了附近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服务中心负责人龚志忠说,现在后官湖的水质长年稳定在Ⅳ类,还成了鸟类栖息地,有2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早些年,后官湖是一个野湖,村民的生产生活废水往湖里直排。“村民之前以务农和开山采石为业,村子旁的一座山头快被挖空。村民并未因此富起来,湖岸生态还遭到破坏。”彭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吴继翔说,村子位于后官湖北岸,见证了后官湖成为“城市名片”的一步步变化。

  2014年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启动建设后,蔡甸区开展生态修复,加快建设后官湖郊野绿道。2015年7月,依水而建的绿道完工。在建设时,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还被划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三大功能区。

  “保育区以湿地保育和林地保育为主;恢复重建区主要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辅助措施逐步将其恢复为原生态的浅滩沼泽湿地,以重现莲花水乡的自然风貌;合理利用区主要供居民休闲娱乐。”龚志忠说。

  不仅如此,后官湖东部还建成了一道岸线曲折、植被茂盛的“U”字形滨湖涵养带。“这个涵养带就地取材,充分尊重自然,通过配套园建、绿化、给排水、电气、生态补水等工程建成,是中法半岛小镇与后官湖的生态缓冲带。”中法半岛小镇生态保护与利用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王悦说,涵养带兼顾了调蓄净化、生态涵养等功能,还成了附近居民的“后花园”。

  生态修复,让城市与生态互融共生。目前,生态城建设区绿化覆盖率达45%,蓝绿空间占比达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8平方米。

  避免浪费,加快推动可持续发展

  行车在武汉蔡甸区琴润大道,紧邻高罗河湿地公园,便可见一个形似起伏山丘的现代化建筑。这是即将建成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文化体育中心。

  “文化体育中心单体建筑面积约8.34万平方米,是超低能耗(近零碳)建筑,其中的玻璃幕墙外表不仅有特殊涂层,并且每块玻璃幕墙都由三层玻璃组合而成,每层玻璃中间还填充惰性气体,让玻璃幕墙能有效阻隔太阳辐射,使建筑可以用最少能耗提供最舒适的室内环境,进而将碳排放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该项目设计师吕旻佳介绍,通过一系列高效节能技术措施,文化体育中心综合节能率达77.14%,相比普通建筑能耗降低了18.37%。

  文化体育中心是生态城绿色建筑的样板,也是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减排&#